为帮助2025级新生快速找准高职学习定位、明晰技能成长路径,智能制造学院围绕“人才培养方案解读”与“专业认同感教育”,以“明方向、助深化、育技能”为核心目标,打造“技能导向、实践赋能”系列活动,通过“解读+实操+职业引导”的模式,为新生筑牢专业学习根基,激发技能成才热情。
拆解培养方案,以“精准解读”明方向
高职培养方案的核心是“让学生毕业即能上岗”,要让新生一入学就清楚“学什么、怎么学、毕业后能做什么”。在2025级新生培养方案解读会上,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李鑫指出“明方向”的关键意义。各教研室主任牵头组建解读团队,结合智能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运维员、智能设备装调工、数控程序员以及企业安全管理员、储能电站运维员等核心岗位需求,分专业开展专场解读,精准对接岗位方向,形成“从教室到车间”的渐进式技能培养链条,让新生明确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与技能方向。
多维认同教育,以“沉浸式体验”助深化
光懂理论不够,得摸过机床、调过机器人,真切感受到专业的价值,才能真正爱上这个领域。为帮助新生建立“爱专业、钻技能”的情感认同,学院从“实操体验、职业认知、技能榜样”三个维度,打造沉浸式专业认同感教育,让新生“看得见技能、摸得到岗位、信得过未来”,切实强化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归属感与信心。
精技强能训练,以“规范入门”育基础
学院立足“教学工厂”平台,聚焦行业标准与操作规范,组织新生开展基础技能认知训练。通过教师示范、安全讲解和跟学操作,引导学生建立规范意识、感知严谨流程,实现从“陌生术语”到“理解基础”的有效过渡,为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和后续深入实训打下坚实基础。
高职智能制造教育,核心就是明方向、助深化、育基础,最终让学生“带着技能走出去,拿着高薪留下来”。学院院长在活动总结中表示,学院将继续深化岗课赛证融合、优化培养方案、创新认同教育形式,让每一位2025级新生都能明确技能方向、热爱专业领域、练就过硬本领,为智能制造行业培养更多“懂技术、会操作、能上岗”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(供稿部门:智能制造学院 撰稿人:常超勇 审核:崔国英 编辑:郭歌 责任编辑:谭平)